中國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加大
“助推”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上漲、“助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樓市持續升溫、“助推”更多投機資金流入各國股市……最近一個月內,發達經濟體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正在逐步顯現,新興經濟體集體面臨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
流動性的再氾濫直接衝擊新興經濟體,也加大了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對中國央行而言,如果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則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的風險便難以遏制; 如果收緊貨幣流動性,可能會扼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宏觀調控變得更加複雜。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更需“以靜制動”。
風險 流動性外溢推升資產泡沫
熱錢肆虐蘊藏著風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發出警告稱,熱錢大量湧入可造成資產泡沫,形成市場繁榮的假像,導致通貨膨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編委會成員瑪麗•奧格雷迪日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伯南克領導的美聯儲壓低美元幣值,在零利率的環境下,大量流動性難以在美國找到足夠多 的獲利機會,這將導致流動性外溢至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文章強調,歷史經驗表明,大量流動性造成的資產泡沫將助推新的金融危機出現,並使得實體經濟發展受 困。
中國人民銀行在最新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發達經濟體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無論是歐央行的OMT(直接貨幣交易 計畫),還是美聯儲的QE3(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在總規模和持續時間上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寬鬆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能會增加市場流動 性,刺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可能會延緩發達國家財政整頓和結構改革的進程,還可能推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加劇全球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產 生溢出效應。
上述流動性外溢的“後果”已經在新興經濟體有所顯現,而在上周,多家亞洲新興市場央行有了頻繁表態和回應動作。“動靜”最大的當屬香港金融管理局。由於近 期資金流入香港態勢明顯,為捍衛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兩周內十次入市干預。與此同時,熱錢也持續湧入香港的股市和樓市,推高資產價格: 恒生指數11月2日收報22111點,創下2011年8月以來新高;反映香港房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一期(2012年10月22日至28 日)報114.35,連續6個星期創出新高,而在QE3推出前的一期(9月10日至16日),該指數為108.17點。為了抑制樓市泡沫,香港特區政府宣 布:從10月27日起實施全新的買家印花稅措施,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所有香港和外地註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時,除繳付一般印花稅,還需要繳付15%的 “買家印花稅”。
銀河證券日前發佈報告認為新興經濟體須防國際資本大幅波動。
就中國市場而言,這種資產價格上漲的風險正在累積。據媒體援引山西證券分析師袁明超的話稱,權威部門的監控資料顯示,10月15日至19日當周,QFII 股票帳戶淨買入46億,創今年來最大單周淨買入額。而過去一個月QFII的淨買入量,已超過前期七個月的淨買入總和。美國鄧普頓公司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 MARK MOBIUS近日撰文稱,現在A股市場有好的交易機會,雖然夏季股市降幅較大,但“我們在研究打算購入品質好且性價比高的公司股票。”
圍堵 紮起籬笆防範熱錢衝擊
星展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梁兆基5日發佈報告指出,熱錢很可能將不斷湧入香港和中國。短期內,港幣和人民幣將繼續獲熱錢流入所支撐。如果2012年第四 季和之後幾個季度的經濟好轉,將證實熱錢的導向是正確的,但也意味香港和中國的監管當局在處理熱錢的流入時將面對艱巨挑戰。
廣東省社科院《境外資金在中國大陸異常流動研究》課題組的跟蹤研究和對100多個地下錢莊的監控結果顯示,從9月下旬開始,境外熱錢加大了流入內地的趨勢,並預計10月份國際熱錢流入香港和內地的總量超過9月,熱錢加速流入的勢頭至少延續到今年年底。
除了地下錢莊之外,熱錢也偽裝成各種正規管道流入中國國內。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與香港資本項目高度開放不同,內地對 資本項目實行管制,熱錢性質的資金主要通過貿易、個人匯款、外商直接投資以及相關外債等方式或管道混入。熱錢流出也主要是通過貿易、FDI清算撤資、投資 收益匯出、個人匯款等管道。
熱錢的本質是具有很強的逐利性,而一旦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發生逆轉,短期內熱錢的流向也可能逆轉。“人民幣升值可能只是短期現象,在美國大選結束之後,人民 幣走勢出現變化,資本的流向也會變化。”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陳炳才對記者直言。銀河證券報告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倘若美國“財政懸崖”問題 等風險爆發,從而導致市場預期發生變化,不排除熱錢在這輪快速流入之後,再次快速流出的風險。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熱錢快進快出的風險值得監管部門予以高度 重視。
據媒體報導,目前深圳的外匯監管部門已經加大了對跨境資本的檢查和檢測的力度,對於人民幣與外幣的雙向匯款的業務,審批非常嚴格,甚至實際上叫停了這些業務。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預防和降低熱錢對中國經濟的傷害,需要在“疏”、“堵”兩方面下功夫。在“堵”的方面,可以加強外匯 管理和資本管理;有的放矢地採取一些交易數量上的限制;繼續嚴厲打擊商品市場中的投機行為,以此降低市場通脹的預期;對產業資本也要立法和制定規章制度, 打擊那些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
兩難 資本流動加大中國調控難度
流動性的再氾濫直接衝擊新興經濟體,更重要的是,加大了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對中國央行而言,如果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則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的風險便 難以遏制;如果收緊貨幣流動性,可能會扼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宏觀調控變得更加複雜。而且,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面臨升值壓力,貿然緊縮貨幣 可能會使企業經營受到雙重擠壓。
在QE3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方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全球經濟依然疲弱,發達國家貨幣爭相貶值以支持出口增長,各國之間利益的 衝突導致全球經濟政策協調變得更加艱難,中國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境地。郭田勇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減速,大量熱錢尚未湧入國內形成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如若政 府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則國際投機資本就會見風使舵,如潮水般湧入國內,形成資產泡沫的堆積。因此,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以靜制動”,不宜做 大的調整。相比于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帶來的強烈的市場效應,逆回購的緩衝效果比較好,調控的靈活性、間接性與精確性程度更高。可以預見,在國內經濟仍存在 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短期未來逆回購將成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工具主要手段。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全球流動性的氾濫很可能再次成為全球通脹的主要推手,為應對輸入性通脹壓力,我國有可能被迫繼續實施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 相較歐美的零利率刺激政策,穩中偏緊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外利差,從而增強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與去年以來的增長持續放緩,利率下降預期強烈不同,今年底後, 增長趨於平穩,利率趨勢穩定並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後小幅加息,資本流入和資產本幣化的步伐將會加快,人民幣升值預期又將增強。
在連平看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逐步趨穩回升,國內貨幣政策已不可能大幅放鬆,明年下半年還有小幅收緊的可能性。受此影響,預計明年中外利差、資產收益差可能有所擴大,從而吸引資本流入和資產本幣化步伐的加快,屆時人民幣升值壓力又將再現。
下一篇:國資委:今年探索央企境外債券發行